张静

发布者:邵明杰发布时间:2019-06-06浏览次数:17300


张静,女,1977年12月生,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1996-2000)、清华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2003-2006)、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2008-2012)、betway唯一官网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2012-2014)。历任betway唯一官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讲师(2014-2017)、副教授(2017-2022)、教授(2022年至今),博士生导师(2023年至今)。

目前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小说研究》辑刊副主编。

论文发表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出版专著《雪莱在中国(1905-1966)》(北京大学出版社)。

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七批特别资助项目。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文学基本文献整理、多元谱系与观念重塑”子课题负责人。

作为主讲人参与的课程《中外文化比较与思辨》获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排名第二),作为课程主要建设人参与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中外文化思辨与思政系列本科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获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完成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20世纪汉译文学、中外文学关系以及世界文学研究。


专著:

《雪莱在中国(1905-1966)》(45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入选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书目。英文版获得2024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

主要论文(均为独立作者):

1.《“将普罗密修斯重生在中国文字中”—以邵洵美译雪莱<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为中心》,《文艺研究》2022年第8期(第十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入围篇目)

2.《各有偏爱的选译——1937-1949年间中国诗坛对雪莱的译介》,《文学评论》2021年第1期

3.《基于同情的浪漫认同——论雪莱传记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接受》,《文艺研究》202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020年第9期)(第十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入围篇目)

4. 《“恃才的文学青年”:论七月派诗人方然的雪莱译介》,《现代中文学刊》2022年第5期

5.《革命浪漫主义话语下的诗歌译介——“十七年”文学翻译中拜伦与雪莱地位的转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022年第8期)

6.《新文艺青年眼中的雪莱——以民国校园刊物中的译论为中心》,《中国比较文学》2018年第2期

7.《云之歌不复作矣:论叶中泠的骚体译诗<云之自质>》,《文艺争鸣》2017年第8期

8.《诗的现代意义何在?——雪莱<为诗辩护>在中国的反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7期

9.《“人生艺术化”与“艺术人生化”:<创造季刊>对雪莱形象的再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3期

10.《“无抵抗的反抗主义”与“最希腊的英诗人”:周作人眼中的雪莱》,《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初识浪漫:清末民初中国作家眼中的雪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2.《雪莱文学形象的建构:以1908-1937年的英国文学史为例》,《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第1期

13.《回归文学性: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第10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第4期

14.《一个浪漫诗人的偶像效应——二三十年代中国诗人对雪莱婚恋的讨论与效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2期

15.《自西至东的云雀——中国文学界(1908—1937)对雪莱的译介与接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