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举办现代诗集《纪念碑》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肖文鑫发布时间:2025-04-21浏览次数:11

杨剑龙教授在教学与研究之余,长期钟情于文学创作。曾出版长篇小说《金牛河》、散文集《岁月与真情》、诗集《瞻雨书怀》、中短篇小说集《寻猫记》。2024年出版了小说集《十指梅花》、散文集《足迹与感悟》。2025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杨剑龙教授的第二部诗集《纪念碑》,收入杨剑龙教授创作的三百余首现代诗。2025412日,上海师大举办了“现代诗集《纪念碑》学术研讨会”,20余位学者出席研讨会,对于杨剑龙教授的诗集《纪念碑》展开了研讨。



浙江大学文学院黄健教授认为:整部诗集分别以“心绪写照”、“真情书写”、“人生随感”、“世事情恸”、“现场观感”、“季节写意”、“山水游踪”、“聚会情深”和“致朋友”为栏目。该诗集在刻录生命活动印痕中,抒发追寻生命意义的美好情感和崇高情怀。无论是日常生活的辑录,还是内心情感的袒露,都是一如既往地用真情的诗意,表达了他对生命崇高的礼赞,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高雅的格调,充沛的情感,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以及独具韵律与韵味的抒情方式,为生活展示了诗和远方,为生命竖了一座极具纪念意义的丰碑。温州大学邱国珍教授指出:杨剑龙教授的诗,在选材和抒情两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考量。走到哪里都写诗,固然与诗人的气质、禀赋及才华有关系,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勤奋,勤奋成了习惯,习惯成为自然,杨剑龙教授的诗,才会如山间清泉,潺潺涌出,汇成涓涓细流。诗,比起做学问,比起写小说和散文,更能直抒胸臆。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款款深情,都以极快的速度一览无余地倾泻在字里行间。诗人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建构出一座诗歌的宫殿。浙江外国语学院陈海英教授认为:诗集《纪念碑》以沉静而深邃的笔触,构筑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情感丰碑。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广阔的精神视野,在当代诗歌的星空中刻下了独特的印记。这座用文字筑就的纪念碑,既祭奠着逝去的时光,也昭示着诗歌永不停歇的远征。安徽宿州学院满建教授指出:《纪念碑》中的诗以新诗为主体,却在对现代生活的书写中蕴含着浓郁的古典情怀。诗歌在主题上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传统,将现实世界所触发的真情实感涌现于笔端。《纪念碑》中的诗歌善于运用繁复的意象构成优美的画面。《纪念碑》凡诗必押韵,又娴熟地使用对仗、排比等技法,把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建筑美发挥到了极致。《纪念碑》是诗人生命历程的纪念,也是中国新诗古典和现代融合道路上的一座丰碑。浙江财经大学吴智斌教授认为:杨老师的诗,追求一种和谐诗学,以乐观代替深刻,以圆融代替撕裂,以善念代替猜忌,展示出生命在走向深邃阶段时的智慧与淡然。然而,当把目光转向人间罪恶与

平时,他的诗风陡转激烈、悲愤、浓稠。中国计量大学蒋进国教授认为:杨剑龙教授的诗集《纪念碑》每一首诗歌都标注了创作时间和空间,诗集中的空间标记使得这部诗集具有非常显著的“诗歌地理学”特征。诗集在都市空间书写、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与碎片化写作取得的成就等多个维度上,展现了海派学者地理诗学的深刻内涵。

该诗集的封页上写道:“本书为必威唯一官方网站杨剑龙教授的诗歌合集,收入其近年来创作的诗歌新作三百首。这些诗歌不拘一格,人情世事,日月星辰,人世间草木盛衰,天地间沧海浮游,皆信手拈来,万物气象,可见一斑。作品奖人生意趣、生活情趣、哲理思辨有机融会再一起,既充满真率性情,又诗意盎然饱含学养。诗人已至从心之年,仍怀赤子之心,情到深处,即兴赋诗。或慷慨激昂,或悠远深沉,或高远旷达,或细致悲悯。以笔当歌,将生活的纷繁图卷化成诗歌的琉璃盛景,一诗一咏,皆可叹之。”杨剑龙教授在诗集《纪念碑》的自序中说:“我的诗歌观念大致为:诗人应有敏感之心,诗人应有真挚之情,诗人应有正义之识,诗歌应该注重意象,诗歌应该强调意境。”诗集《纪念碑》 呈现出杨剑龙教授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独特境界。(季棣)